没有哪些,只有一个结局:没有结局。
婚外恋就像一个人,身体内长了一个肿瘤,引发了系列身体病症:感冒,发烧,肌肉萎缩等……这个人发现了这些症状,家里正好又有感冒药,于是就吃了一些,症状暂时缓解了,没过多久又爆发了,于是这个人就觉得,大概是家里的药过期了,跑到外面去买药,症状又缓解了一些,然而,没过多久,又爆发了,于是,他开始更换其他品牌的感冒药......
这个人的行为和频繁出轨的人很像,频繁出轨的人,总觉得,下一个,就是下一个,就是让我稳定下来的人,可是,永远都是“下一个”,没有最后一个。
出轨这件事有着深刻的心理动机,并不是单纯矫正表面行为,就能扭转的。
就像那个长了肿瘤的人,他只看到了表面症状,却从来没有这个意识,去医院照个CT,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内部出了问题。
如果一个人,有这个意识,这个技巧,在婚外恋冒出苗头的时候,就转而向内,探索自己在婚姻内部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婚外恋根本就不会发生。
一旦发生,证明此人根本没有自省的能力,和对亲密关系,婚姻的清晰认知,那么就算ta通过婚外恋缓解了症状,可是肿瘤还是存在,就算不以感冒的形式爆发,也会以其他形式爆发,这个人依旧会开始下一段婚外恋。
《论语》八佾篇载:“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婚外恋一开始很美好,当事人顶着道德和外界的压力在真爱之路上勇往直前,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99%的人给我的反馈是:还是原配好。
这里就有一个,遭遇出轨的女人,通过学习、成长,让出轨的丈夫成功回头,然后感叹:“婚外恋只剩下一地鸡毛,都是自己的独角戏”的故事。
01面对丈夫的出轨,她把丈夫变成了“室友”
前段时间王栎鑫离婚的消息沸沸扬扬,在他写给妻子的话中,那一个“室友”的称呼,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词汇其实是个中性词,可是放在一段婚姻中,如果是懂得经营婚姻的人,这就是个褒义词,如果是面对婚姻问题束手无策的人,它就变成了贬义词,还会受到众人的抨击。
你管老婆叫室友?这该多没有感情才会这样说?
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室友”这个词,放在夫妻身上,不偏不倚,刚刚好。
学员小张,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小张结婚五年,有个1岁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半岁大的时候出轨了,小张属于心比较大的女性,对丈夫出轨这件事一直没有发觉,最后是丈夫主动提了出来,说要离婚,小张才彻底懵逼了。
“我那个时候简直不想活了,为了孩子辞职在家,没有收入,社交圈也很窄,我的人生全部寄托在了孩子和他身上,他说要离婚,我整个人都崩溃了”小张说。
丈夫提出离婚后,试图与小张就孩子和赡养费的问题进行沟通,可是小张完全没有办法和他心平气和的交流,一见面就是愤怒,嘶吼,控诉,丈夫一开始因为内疚还会沉默,后面也开始反击,两个人好几次差点动手。
渐渐的,丈夫不再回家,小张陷入了深度的抑郁中,几乎每天失眠,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她开始酗酒,不喝酒,就连闭上眼睛安静个一分钟都做不到。
“某天我看到孩子饿醒了,在哭,等我发现的时候她已经不知道哭了多久了,浑身冰冷,那个瞬间,我所有的斗志都燃起来了,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活”小张第一次见我的时候,这样描述道。
02负面情绪是自我抨击,接纳它冷静下来
对于遭遇出轨的女性来说,愤怒的情绪,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把负面情绪疏导化解,才能冷静下来,看清楚眼前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小张的情况是,一直被负面情绪操控,没有办法和丈夫沟通,从而让局面更加恶化。
“你想离婚吗?”我问小张,“想,可是女儿怎么办?所以我想拖着,等女儿再大一点,再放他走。”小张回答。
我们人类在遭遇伤害的时候,会产生痛苦,为了避免这种难受的感觉,我们会把愤怒投射到始作俑者身上,进行攻击,从而试图将难受的感觉转移,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我们莫名其妙被一个人打了一下,或者骂了一句,我们一定会反击回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心里才会觉得“舒爽”。
而实际上,我们感觉的“舒爽”,只是攻击产生的快感,并非原本的痛苦被化解,原本的痛苦依旧存在。
想要化解原本的痛苦,必须将关注的重点从事件本身,转移到自身感受上来。
小张痛苦的根源是遭遇背叛,那么就必须从“丈夫太无耻了,居然出轨”“丈夫太没有道德感了,居然背叛”“丈夫太没有责任感了,女儿都不要了”这样的批判性概念中挣脱,现在的局面已然是这样,指责,批判,责骂都没有任何意义,自己的感受才是第一。
第一步,我让小张首先把自己纳入一个“真空状态中”。
所谓真空状态,就是整个世界只有自己,关注的也只有自己,丈夫,小三,离婚,背叛,统统都隔开,只有远离负面情绪的源头,情绪疏导才有意义;
紧接着,我教会小张接纳,感受自己的痛苦,每当痛苦从心中升起的时候,不将这种情绪和丈夫联系起来,只是单纯的感受这种痛苦,然后想象自己张开双臂,拥抱这些痛苦,并且反复练习;
其次,画出自己痛苦的感受。
小张是学美术出生,我建议她把自己所有感受到的痛苦,全面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每一张画,都要客观地取名。
这个过程持续了三个月,在这个过程中,小张的绘画风格,从一开始的死亡气息厚重,到逐渐平和,最后变成风轻云淡的色调。
“想起他,没有什么愤怒了,如果说心中还有没有解决的东西,那就是,为什么是我?”。
03认清亲密关系和婚姻的真相,清醒起来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大部分遭遇出轨的女性都会质疑的问题。
这个问题背后的隐藏逻辑就是:不公平。
实际上,没有不公平这件事,无论是从潜意识层面来讲,还是表层意识,这个结局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这听起来很残忍,可是,这就是亲密关系,以及婚姻的真相。
通过沟通,我发现,丈夫之所以当初会跟小张在一起,是被她的艺术气质深深吸引,小张是学油画的,以前是个妥妥的文艺青年,荣归母校,举办个人画展曾经是她的理想,后面,女儿出生了,为了更好的照顾女儿,小张辞去了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照顾女儿。
“就算我现在身体发福了,脸也垮了,蓬头垢面了,可是,那也是为了女儿,为了我们共同的骨肉,为了这个家,他这样就出轨?太自私了”。
出轨者本质上都是自私的,因为归根结底,亲密关系和婚姻的本质,就是自私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阐述道,一夫一妻制原本是为了保存和继承财产而建立的,归根结底,婚姻是“社会经济”。
现代社会的婚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满足彼此的经济、情感、精神、肉体、内心深处等需求的两个成年人达成的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关系。
丈夫为了满足自己对美丽容貌和身体的渴望,已经转向了向外求索,妻子还站在道德层面对其批判,有意义吗?
再来看潜意识层面,小张出生在离异家庭,儿时父亲就因为出轨同事与母亲离了婚,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家,母亲因为工作原因,时常将小张放在亲戚家轮流寄养,小张的童年是流亡,动荡的。
这就导致小张的“安全感模式”就是“动荡”的,如果换一个老公,不是小张,换成小王,小刘,小马,依旧可能出现出轨的情况。
我们构建社会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的模式,就是童年原生家庭中,与父母关系的投射,动荡的安全感模式,也会选择动荡的亲密关系。
潜意识早就帮我们做了选择。
当这些原理被小张吸收了以后,不需要我再深入,她已经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了:“老师,我要多为自己打算了”。
04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平和起来
小张与丈夫进行了出轨后首次理性的交谈,在交谈中,小张同意了离婚,但是提出为了孩子,希望2年以后正式办手续,同时丈夫的私生活她不再过问,只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一周希望至少3天回来陪伴孩子一段时间,并持续支付孩子的赡养费直到孩子成年。
丈夫同意了,正式成为了小张的“室友”。
期间,小张开始对自己进行了“魔鬼式管理”——
首先她找了一份画画的兼职,虽然赚不了多少钱,可是这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通过这个过程,曾经为了家庭放弃梦想的挫败感逐渐消失,小张对自己的感受也不断提升;
其次,生活再没有时间,都要想办法挤出一点时间出来关怀自己,不管是外表的装扮、皮肤、身材,还是内涵的增长,每天一点点,日积月累,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都能感受得到;
最后,这是我觉得小张成长得最好的一点,她和丈夫从一开始的完全0交流,变成后面能够说上几句话,再到后面可以聊会天,在一年半以后,小张已经可以心无杂念,跟丈夫畅谈无阻了。
“他前两天回来,感叹了一句,还是回家好,我没有接话,我没有打算原谅他,就算他跟小三分开了,我也不会再接受他了。” 小张说。
学员小张告诉我,丈夫跟小三分开了,反过来求她原谅自己希望回归家庭,小张未置可否,“我并不是刻意报复,我对他已经没有爱,也没有恨了,我只是不想再跟他在一起,现在之所以还没有离婚,完全是为了孩子,一切就顺其自然吧,只是一个室友,有他没他都没差”小张说。
从小张的案例可以看出,她并没有挽回丈夫,或者挽救婚姻的念头,她只是疗愈自己,发现自己,然后开始自我成长,最后的结果,却是丈夫舍弃了小三,想要回来。
这就是不求自得。
婚外恋,就像是一场疾病引发的并发症,想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就只能回归婚姻本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对于出轨者如此,被出轨者也是如此。
可是我们人类是如此擅长寻找他人的差错,很少将过错归结于自己,这便是类似的事件从未停歇的原因。
只希望每一位遭遇出轨的女性都能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出发,将出轨当做一次认识自我的机会,疗愈自我,提升自我,获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