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话里,公主和王子最后总是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在现实之中,多年的婚姻似乎总给人一地鸡毛的印象。
最近,我收到一个这样的提问,来信的学员并非为自己的婚姻苦恼,她说:“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里,父母经常争吵,彼此之间一有不顺心就发泄在孩子身上。我时常会想,如果我只有爸爸或者只有妈妈就好了。
在我长大之后,父母的感情不仅没有缓和,反而越变越差,现在在我面前连装也不装了。我好几次劝妈妈干脆离婚算了,可她却不理会我的建议,还是和爸爸相互折磨。
我真不明白,一对夫妻之间只剩下无尽的痛苦和怨恨,为什么他们不离婚呢?放过彼此,自己开开心心生活,这样难道不好吗?”
我很理解这位提问者的烦恼,不过她会有这样的疑问,正因为她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没有从父母的角度来思考,那自然想象不出来。
中年夫妻不离婚,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离了也没用!
他们已经失去了对婚姻幸福的想象力,更丧失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
他们宁愿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因而丧失了改变的动力。
在你看来,从“夫妻两人相处不和睦”推导到“应该各自分开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是再自然不过的思路,简直就像一加二等于三一样简单,一样不需要解释就可以明白。
可你忽略了,在看似简单的等式表象下,其前提是你的内心中牢牢扎根着这两层信念:
第一,你相信正常的婚姻不应该是相互折磨的;
第二,你相信自己在离婚后一定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你心中没有这样的基础,便不可能自然而然得出“婚姻不幸福就应该离婚”的结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中年夫妇即便婚姻再不幸福也不会提离婚,因为他们早已潜移默化接受了与之相反的两层信念。
你说,既然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也只是相互折磨,这样的婚姻便不该再继续维持下去。
他们心里想的是,这有什么呀,所有人祖祖辈辈不都这么过来的吗?哪有夫妻在一起生活几十年不红脸的?
又不是你们小年轻,难道还指望我们老夫老妻每天相互甜言蜜语吗?虽然我们对彼此从没有好声好气过,至少没有像隔壁老王和他媳妇那样成天上演全武行,打得鼻青脸肿,这不就行了吗?
说到底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既然已经结婚了,那就勉勉强强过下去,不然还想怎么样呢?
你说,既然两个人在一起不痛快,就应该离婚,两个人分开就能各自过上好日子。
他们心里想的是,傻孩子,要是在结婚前我有更好的选择,如今我可就不在这了!
离婚两字你说得轻松,你真的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这一间房子怎么分?那一辆车子怎么分?我们夫妻俩分开之后,我要住到哪里去?总不能让我老了还一直租房子吧?
何况我年纪也大了,身上各种大小毛病,虽然咱们夫妻之间相互看不顺眼,平日里过得不痛快,可至少还没到见死不救的那份绝情上。如果哪天我倒在家里,或者出了点什么事,至少有个相互照看的人,要是离了婚,谁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呢,要是孤独终老了怎么办?
就算孩子再关心我,以后他们也要自己成家立业,不可能总和我一起过吧?
话说回来,我都这把年纪了,不和眼前的这个人一起过,还能怎么过呢?
他们不是不觉得婚姻痛苦,不是不知道可以离婚,而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各种考量之后,慎重地选择了继续这种痛苦。
因为这些他们太熟悉了。
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没好气地发泄,会如何引发另一半的不满,两人又会和往常一样大吵一架、相互冷战……这些流程太过熟悉,以至于不需要动脑子思考就可以全自动触发。
中年夫妻不愿意离婚,是因为在经历过生活的磋磨之后,中年人已经丧失了面对人生中不确定性的勇气。
是的,和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很痛苦,但由于这种痛苦是熟悉的,所以可以忍受。
而离婚则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
你说离了婚就能放过彼此,各自美丽,就能过上起码比现在好的生活……现实真的一定会这样吗?
人们的心中难免存在这样的疑问。
要是我离婚后过得更差了怎么办?
我会不会感到孤独,不习惯一个人生活?
我会不会因为二婚的身份被周围的人背后说闲话?我还能找到另一个真正爱我、和我一起生活的人吗?
要是我过得孤苦伶仃,和我离婚的另一半却生活得意,我看了得多难受呀?
……
这些都是破坏现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不敢离婚的中年夫妻所无法接受的。
如果你把一箱子钱和房产证拍在他们面前,签署赠予合同,承诺只要他们离婚就送给他们每人几百万和一套房子,我敢说所有彼此折磨的夫妻都会愿意选择离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确信只要离婚自己就绝对过得比现在好。
可偏偏现实的婚姻里不存在这种为人生兜底的“确定性”,这就是中年夫妻宁可婚姻不幸福也不离婚的本质原因:他们承受不了离婚背后隐藏的不确定性。
比起纵身一跃也可能抓不住的幸福,有些人宁愿选择留在原地承受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痛苦。
如果不摆脱这样的思维,我们就难以改变现状。
01
为什么有人宁愿相信,中年夫妻的婚姻就该是不幸福的?
这里也有先天和后天的两层原因:
①先天的原生家庭根植的影响
②成长中逐渐习得的弱者思维
在谈到亲密关系时,原生家庭的影响总是绕不开的一点。
道理也很简单,人没有办法想象出不存在自己世界观里的事物。
在科幻小说领域,阿西莫夫曾提出过一个“电梯效应”的理论,指的是人们常常运用当代的经验进行推想,因而在预测未来时产生极大偏差。
例如假设让一个百年前的人去预测未来的人们在数百米高的大楼里怎么生活,他往往会设想因为爬楼很辛苦,所以人们不再来到地面生活,大楼内发展出独立的经济体系……而在电梯被发明出来之后,上述种种预测都变得毫无意义。
让人们的想象产生局限性的,正是他们自己本身所见所闻的经验。
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如果你从小就在自己家里看着父母为一点小事争吵,看着隔壁家经常逗你玩的叔叔和别的女人勾三搭四,看着朋友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相互辱骂……你怎么会有“中年夫妻的婚姻幸福”的认知?
就像一个没见过电梯的人,根本想象不出来现代人上下楼有多便利。
潜移默化中,她们开始认为“不幸福”才是普遍的、正常的:
出轨?天底下的男人谁不犯点这样的错误,还愿意回家就行了。
吵架?过日子不可能没点摩擦,吵吵闹闹就过去了呗。
相互抱怨?日子哪能天天顺心,总有想抱怨的时候啊。
……
偏偏在上一代人的婚姻里这些负面因素是如此普遍,于是这一类对婚姻的印象也“遗传”下来,在这一代中年夫妻的记忆里扎根,塑造着他们对婚姻的认知。
如果一个人觉得糟糕的婚姻就是“正常”的,内心便不可能生出对改善夫妻关系的期待与动力了。
除此之外,许多人放弃自己对经营婚姻的期待的另一个理由则是:我不可能改变。
他们相信自己在生活里是一个十足的“弱者”,没有改善现状的能力,因此也不需要背负任何责任。
具体到给自己的理由上,有的人会说,另一半根本不听我说的话,我怎么劝也没用;
还有的人会说,谁家夫妻能甜蜜一辈子?外在看着光鲜,内里不知道是不是和我一样惨呢!
在这种心态下,越是维持“中年夫妻婚姻都不幸福”的认知,对他们自己就越有利。
因为假如人人都如此,就进一步证明了“他们都做不到,我更做不到”,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婚姻里躺平,不去做改变。
因为改变要付出努力,而且世事未必皆如你所愿,他们不愿意面对结果的不确定性,于是干脆自己为自己选择一条最坏的道路,一个绝佳的借口:我之所以如此受苦,是因为我什么也做不到。
于是,他们就可以坦然地留在一艘快沉的船上:也许是一段注定要崩坏的关系,或者被拖延症亲手葬送了自己的事业,因为害怕就讳疾忌医、无视身体的症状……
是的,“弱者”思维能让你暂时好过一点,让你一时缓解对不确定性、对努力也没有结果的焦虑,可这样做的实质是用一个最糟糕的结果来置换你在未来的可能性,用一个定死的下限来取消你在上下限之间的波动,让你再无接触到自身上限的机会。
要么看不到自己的痛苦,要么看到了也认定自己无能为力,正是这两条我们加诸于自身的锁链,死死锁住了人们奔赴幸福的心。
02
此刻正在阅读本文的,除了关心父母、但尚未经历此般困境的年轻人,我想也有本身处于中年危机婚姻中、饱受困扰的夫妻。
接下来的话,是我想对你们说的。
我们想要克服对人生中不确定性的恐惧,要做的就是重新夺回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我知道,在一开始时,面对这样庞大又不好捉摸的问题,你往往会十分气馁,甚至直接想要放弃,继而否定自己,这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不再苛责自己。
很多人对自己实在是太严格了,只要有一个细节没有做好,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全盘否定自己,给自己下各种负面的评判。
一旦自己被自己打击,就立马放弃、躺平,这就成了生活里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否定往往会向外延伸,会导致你忍不住对家人也挑三拣四,闹得你自己和对方都不愉快。
为什么很多中年夫妻都爱为一点小事争吵?
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太严苛,又把气撒在了亲近的人头上。
对自己宽容一点,接受你犯错、搞砸的可能性,你才能有爬起来继续挑战的勇气。
其次,我们需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收回对生活的控制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都被加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束缚,人生中的选择好像也越来越少……中年人失去了很多自由,甚至只是表达自身情绪的自由。
中年夫妻在婚姻里不再表达对另一半的需求,也不再表现自己的渴望,双方都只是让情绪压抑下来,直到彻底憋不住被引爆的那一天。
如果你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来改变,就从自己踮踮脚能够到的部分开始,比如完全可以由你自身来控制的情绪与表达。
以前你总是懒得开口,指望你的另一半心领神会、而他又总是让你失望的时候,你可以改为直率地开口说你想要什么;
你觉得说了没用、说了对方也不会改的,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沟通,找出适合你们双方准确理解彼此想法的方式;
……
这些也许只是你生活中的一点点小改变,无法彻底拯救你的生活,但这也将会成为一粒种子,成为你恢复信心与勇气的一个开始,以便你在未来面对更大的挑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生活中也不会有一蹴而就的奇迹。
正视自己人生中的不确定性,把握每一分可能,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才是应对生活中的无常的秘诀。
中年人的婚姻不幸福,单纯的离婚或者不离都并非绝对的答案,通往幸福有千百条道路,关键在于拓展新的视野,不要为自己的生活设限。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存在不确定性,而正是这些可能性构成了你的上限,让你有机会伸出双手,触及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