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当两个人携手踏进婚姻殿堂,宣读陪伴对方终生的誓言,为彼此戴上象征爱情的婚戒,在对方的嘴唇上烙下刻骨铭心的亲吻时,也意味着一段崭新的婚姻旅途开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婚后的两个人慢慢激情不再,双方开始为了一些琐事喋喋不休,有的甚至大打出手。
渐渐地,感情逐渐变淡,夫妻之间不再相互信任,开始互相猜疑,互相嘲讽,甚至慢慢演变成冷暴力。
终于,在一次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因同一个原因争吵的硝烟里点燃了毁掉这段关系的炸弹。两个人撕破脸皮,婚姻之旅也到达了终点。
相爱的两个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满心欢喜地走进婚姻殿堂,却在婚后因为生活琐事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而闹得一发不可收拾。
婚姻,有时候并不能让你每天都开开心心,也不能一直体会激情和爱。
很多时候,婚姻甚至是相反的,它会让你厌倦,让你疲惫,怀疑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被这篇知乎回答感动了。平实而不流俗,真诚而饱含深情。娓娓道来了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婚姻的失败,读完后你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我曾经为了学分,恬不知耻地选择了一些文史类选修课程。
那时候我在上《中国近代文学史》,老师花费了两个礼拜和我们讲述了四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部分。
第一个是郭沫若
老师说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然而他却毫无责任感可言。
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描写成“为了革命的牺牲”,来衬托自己的伟大。
最后这四个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终生怀恨,甚至他的十几位子女中也有许多拒绝认他做父亲。
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花大把的时间抄写自己死去的儿子的日记,可谓凄凉至极。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是冷而不带感情的。
第二个是老舍
老师讲起他时花费的篇幅颇长。
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海读书,而老舍却在这时爱上了刘大善人的女儿。
可惜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经散尽财凭,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也因为家道中落,成了最下等的暗娼。
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最后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说,纪念自己的初恋,并一直到三十四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
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非常理想了,但老舍对婚姻却始终缺少热情,仅有的寥寥几篇写给妻子的文章里,只见出于情理的愧疚,不见一点内心深处的波澜。
在西南联大时他还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但被妻子捉住,最终也没敢像郭沫若那般无耻——旁人看来,这也许是一对有些崎岖但也尚可的市井夫妻。
却不知等文革来时,妻子率先发表大字报揭发丈夫。老舍自沉太平湖以后,有人说曾经见到他的妻子曾对他言语刻薄,要划清界限。
老师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里明显有一种深深的遗憾。
婚姻生活常常伴随着酸甜苦辣和繁琐的大事小事,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需要在对方身上得到让自己一想起便心头一暖的温柔与慰藉。
婚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对待婚姻,我们应该秉持着一份神圣感和信念感,同时还要有一种契约精神。在婚姻里,坚持与耐心和相爱同等重要,而不轻易触及对方的底线,不轻易违背对方的原则,以及不轻易提出分开更是两个人需要培养的一种共识。
我们常常感慨,老一辈的人总是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加能够做到与一人相伴终老。这里面变化的其实是我们的婚姻观。
从前的人,东西坏了只想着修,现在的人东西一坏就想着换。从前的夫妻,怎么吵怎么闹总是不轻易提分开;而现在的人,总觉得发生了一点摩擦就是不合适,不合适就赶紧换,下一个也许会更好。
殊不知,爱情和婚姻里的苦不是轻易换一个人就能逃避掉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更何况,每一段不同的婚姻里隐藏着的磨难其实都大同小异,总是想着换,而不是去相互磨合和修复,那就永远处于徘徊状态。
导致婚姻破裂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两个人可以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可以因为双方的观点互斥吵架,可以因为一方酷爱吃辣,而另一方不吃辣吵架……那些轻易吵得散的夫妻们其实正是缺乏了相互的体谅,缺乏了一种对对方的耐心和一份对婚姻的信念感。
很多时候,婚姻甚至是相反的,它用红绸缚住你的手脚,把一大堆不相干的三姑六婆人情世故绑在一起,让你疲劳,怀疑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婚姻的真正价值,其实体现在人生的暗面,在你寂寞的时候旁边有一个人听着你的讫语,陪着你无所事事。
在你空虚的时候心头会突然出现一个眼神,让你觉得要改变一些什么;而当你被打倒在地踩上一只脚的时候,有一扇门依然为你敞开着,里面的人不但对你没有那么苛责,甚至还会尝试抚平你的伤口,为你的悲伤而悲伤。
能打败婚姻的因素实在太多,我们需要在婚姻里找到自在的状态,找到舒服的相处模式;在婚姻里秉持一份共同的信念感、遵守着其所赋予彼此的契约精神,有了爱,有了相互之间的契合,有了相互之间的耐心与温柔,有了对婚姻共同的承诺,才能一起顽强地对抗那些难以磨合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