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孩子上学,途中,孩子突然问:妈妈,我什么时候才长大?
我想了想,对孩子说,等你18岁就长大了。
孩子又问:那我什么时候才18岁?
我好奇问孩子,为什么想长大。
孩子却说:因为长大了我就可以赚钱,到时候妈妈就不用每天都忙着赚钱,没空陪我了。
孩子的话,让我顿时热泪盈眶……。
想起身边有位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陪伴,就是丢掉手机,丢掉大人的一切,和孩子一起做个“孩子”。
可扪心自问,有多少家长可以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多少陪伴,父母是“人在心不在”(人在孩子身边,心和眼睛却在朋友圈和游戏里)。
多少陪伴,父母是“应付式流程”(孩子在兴高采烈分享自己的“成果”,父母在不断走神和敷衍)。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优秀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然而,我们当中的大多数家长却常常是这样的:
孩子需要辅导作业,爸爸妈妈说:这么简单还不会,你怎么那么不省心,为什么别人家孩子……。
孩子想找父母说说话,爸爸妈妈说:没看到我在忙吗,去去去,自己玩去。
孩子抱怨父母忙碌,爸爸妈妈说:我这么忙还不是为了你,要不是为了你……。
教育学家赵东华说过,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
02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
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前,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大概为每天10小时(以妈妈为主)。
即0-3岁:10×365×3=10950小时。
上幼儿园后,除去孩子上学的时间,和父母忙工作忙应酬、做家务等,父母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下降到2小时。
3-6岁:2×365×3=2190小时。
小学以后,除去孩子上学 + 做作业,这时,即使我们愿意陪孩子,每天最多也只能相处1小时。
6-12岁:1×365×6=2190小时。
中学-高中:孩子要住校,陪伴时间下降到节假日(每年110天),每天2小时。
12-18岁:2×110×6=1320小时。
大学:寒假暑假才回家,一年大概能相处40天,一天相处2小时。
大学4年:2×40×4=320小时。
工作以后到孩子成家,时间已经少到无法估算(留守儿童那些更不用说)。
看到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惊讶,更惊讶的还在后头。有记者曾经做过一个亲子陪伴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父母在这仅有的“12年”里,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只有1-2小时,甚至更少。
李开复先生曾在微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只有900个月。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
按照一个人的寿命是75岁计算,人的一生实际上只有900个月!
如果用一张A4纸画一个30×30的表格,每过一个月就涂上一格,一张A4纸就看完你整个人生了。
假如你有个孩子,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你与他朝夕相处的日子,只有这么多:
假如你每天陪伴孩子1小时,在人生A4纸上只有3格:即使你每天陪伴孩子4个小时以上,在人生A4纸上的900格里,也只占了12格:03想起网上曾有句话:爸爸妈妈,你们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当时看到这句话忍不住就泪奔了,因为想起有次问孩子,为什么总是拿二个玩具在自言自语,他说,因为没人陪我说话,我只能和奥特曼、蜘蛛侠他们说话。
还有一次,我们责怪孩子太皮了,总是坐不住。
孩子却看着我们说:如果我不乱跑乱跳,你们就会一直在看电脑和手机……。
儿童心理教育学家说过:孩子闹情绪,磨缠人,求抱求陪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一种提醒,那是孩子在提醒父母,他们被忽视了。
很多父母总觉得和孩子还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时间陪伴,也总以要工作赚钱为由,不把陪伴当回事。
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你赚再多钱也补不回来。
都说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拼尽全力的父母。曾和一位妈妈聊天,她告诉我,自从有了孩子,她一次次放弃升职的机会,因为她深知对孩子成长来说,陪伴的重要性。为了孩子,她义无反顾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她并不觉得可惜,因为比起升职加薪,孩子的童年对她来说更珍贵。
而这位妈妈的女儿也非常优秀,6岁大的孩子,英语单词对答如流,画画和舞蹈也特别优秀,小女孩的素描,连大人都惊叹不已。
还有一位妈妈曾告诉我,她女儿成绩好、逻辑思维强的秘诀,是她十年如一日坚持陪孩子阅读,并且,每天只要15分钟就够了。
有个同事,为了兼顾孩子和事业,经常搬家,为的就是保持家和公司以及学校的距离不超过10分钟车程,这样她每天就能多出一二个小时陪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别人的孩子多优秀,可天下哪有随随便便就成功的优秀,你所看到的毫不费力,那是因为别人在背后特别努力。
04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视频中,一开始,孩子的降临点亮了父母的生命,妈妈说要给孩子最好的,爸爸也说孩子是自己最大的安慰。
然而在孩子需要陪伴时,父母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视频里的小女孩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变成你的手机。
爸爸问,为什么?女儿说,因为爸爸只爱手机。
父母们总以为,孩子偶尔的小情绪不用放在心上。
父母们也总以为,孩子还小,察觉不到父母的敷衍。
而孩子却在父母的“以为”里,一天天长大,也在父母的“以为”里,习惯了孤独。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如果是低质量的陪伴,不仅不长情,还会无情破坏孩子内心对依恋的渴望。
哈佛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戴尔教授曾提出,有效陪伴孩子应该做到以下七点:一、上学前
二、在去学校的路上
三、接孩子的时候
四、放学回家之前
五、回家以后
六、晚饭时间
七、睡前时间
一、上学前
每天和孩子分开前,用心陪孩子吃个早餐。
二、在去学校的路上
上学路上,大部分孩子都有“预期性焦虑”,对接下来一天的生活感到焦虑(特别内向的孩子),这时候父母要细心安抚孩子的情感需求。
三、接孩子的时候
分开了一天,孩子见到你第一时间,可能很想和你分享今天好玩的事情或沮丧的事情,这时候需要耐心听他们说。
四、放学回家之前
放学了,家长应该尽量带孩子去户外放松一下,记住,看好你的孩子,别只顾着玩手机。
五、回家以后
回家后给孩子吃些点心,专心陪伴孩子做作业。
六、晚饭时间
晚饭是一天最好的亲子时光,一家人要愉快聊天,进食。
七、睡前时间
睡前陪孩子讲讲故事,聊聊天,上床前互道晚安,让孩子带着愉悦的心情入睡。
05台湾在家庭教育上,有个著名的“123”法则。
所谓“123”法则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与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种。
3件事包括: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经实践证明,每天按照“123”法则进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比长时间低质量陪伴强一百倍!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过,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对方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这才是真正的陪伴。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全情地投入,双方都享受亲子时光,你在陪伴孩子,孩子也在陪伴你。